禪林活動
27 Aug 2015
心得分享
2015自我超越營 香港中文大學生活禪七 學員分享(二)

 

 

不只是故事裡的「活在當下」 -- 曾旭蔚

中五的時候曾經寫過一個科幻故事,講述人想尋求永生,結果在一個機械人身上發現「當下即是永恒」,只要活在當下,就是永生。那時候寫就以為自己很懂「活在當下」的道理,沒想到當我真正開始去參「活在當下」這四個字的時候,竟是三年後這次台灣禪修之旅。

 

禪修最後一天的分享,有些人分享了他們來禪修的原因,大都是生命裡的挫折,令人黯然動容。而我來的原因,偏偏是「生活太順遂」了。聽來諷刺,卻是困擾我一年的原因。以前的目標就是「進大學」,無論自己在做什麼、走哪一條路、都好像能夠看到自己的目的地。是的,結果如願進了大學,唯一的目標完成了 ,那份悵然若失緊跟在喜悅後面,揮之不去。進大學以後,課業壓力少,空餘時間多,完全找不到新的努力目標,每天得過且過,有空閒時就就沉溺高中的快樂回憶、或是為未來的未知擔憂不停。最可怕的是就連對自己本身最喜歡的攝影和寫作都毫不起勁,沒有熱情、沒有目標、沒有起伏的生活令我希望找到新的出口,於是促成了這次台灣之旅。

 

    頭七天的禪七、生活禪、講座、打坐、山水禪,活動很豐富,他們不是要求做得很好,如插花插很好、拍照拍得很好等,其實每一項活動都只是要求你好好地「活在當下」、好好地感受、好好地覺察。是的,我跟一般人一樣都是以為這樣的要求很簡單,卻在活動中發現不是那麼容易。尤其是打坐,禪師只要求我們在心中從一數到十,當中沒有其他雜念。不只是腿的麻痺、身體的疲憊一直騷擾著你,最難防的是心念。我是個愛創作的人,愛聯想是我這種人的特徵。聽見風聲,會記起一個風的故事;旁邊的同學輕輕一動,會憶起她說過的某句話、某個表情;和尚走過,會想寫一篇關於和尚的小說,然後我的種種思緒一直延伸下去,思緒像脫韁野馬一樣,不知跑到哪去。每次我一有雜念,就會重新數過。我一直數不過五,那時候我沒想到原來自己維持五秒了無雜念都這麼難,就覺得整個禪營期間我大概也不能數過五秒罷了。結果在第四天我竟能毫無雜念地已可以數到十,覺得自己的心澄明不少,專注力也高了。

 

    之後,我才慢慢地、慢慢地從一次次打坐、食飯、走路中,認識何謂「活在當下」:我們只專注當下的每一樣細節,不去想昨天、明天,可同時我們不抱「分別心」,不去深究某一樣特定的事物,入流亡所。這其實是件很難的事,需要練習,但如果做到,我們就不會被去未來所困,人生的煩惱就會少很多。

 

    其後有三天在台北遊覧,我們去了農禪寺和不同的文化創意園區,用一個清靜的心去感受台灣人文氣息,真的可以覺察更多,得到更多。然後,回禪寺五天,當兒童營的志工,小孩子的不受挫、種種的挑戰令我發現一顆「活在當下」的心。這次得到很多,又像什麼也沒有得到,似有若無,倒也接近佛教的「空」吧!感激有這一次的「因緣」,感激旅途上遇到的每一位,無論是逸夫書院、同行的伙伴、法師們、台灣的志工們、台灣的小孩子,我們都經歷了一場「一期一會」的盛宴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台灣禪修感想 –- 王琼煒

    我在參加禪修之前,認為禪修主要是在打坐念佛,做靜態的活動,但是這次禪七讓我對禪修有另一種感受。禪修的主題為生活禪,有茶禪、花禪、攝影禪、戶外禪等等,我從來沒有過禪能這樣多元化和生活化,能將禪融入生活中,讓我們在禪七之後亦能時時刻刻體驗禪的樂趣。禪七讓我感受到禪便是一心一意做好當下的事,覺察自己和周遭的所有事物,斷紉一切的妄念,如打坐時要好好打坐,留意自己的一呼一息;用膳時要留意口中食物的味道和質感;走路時留意自己的腳步等。

 

    祖師禪林的禪七讓我獲益良多,在禪修期間以及回港之後,我發覺自己的妄念比從前少了很多,從前的我無時無刻都在想東想西,想將來的事、過去的回憶,常常忽略當下的事,以致到吃飯不知飯味,用完膳都不知道自己吃什麼;做事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、迷迷糊糊地過日、虛耗人生。禪修讓我減少自己的妄念,專注做當下的事、感受當下,清清楚楚地明白自己在做什麼。妄念使我們脫離現實、徒增煩惱,故減少妄念不但能使我們活在當下,更能使我們心境輕鬆愉快。

 

    禪修亦使我提高覺察力,作為一個中醫學生,覺察力對於我來說十分重要,因中醫不像西醫有精密的儀器設備去找出病因,中醫是透過望聞問切,從病人外病徵推斷內在臟腑之問題。望聞問切皆須用到覺察力,從病人的走姿、動作、聲音、氣味、面色等等收集資料去判斷病人所生何病,沒有良好的覺察力便會得不到足夠資料去準確判斷病證,治療亦不能對症下藥,影響治療成效,往往病人一些細微瑣碎的表現,便是判斷病證的關鍵。

 

    作為一個凡人,覺察力有助我們更加留意身邊事物,學習欣賞世界。從前登山的時候,心裡只有辛苦的感覺,辛苦的感覺無限擴大,使我忽視周圍的一花一草,一心只想快點走完這段路。今次的禪修有數次山水禪,因法師教我們練習覺察,我便放開心胸去感受大自然,發覺原來世間有很多美好的事物,如清涼的微風、美麗的花朵……在生活中的每分每秒,我們皆能用覺察力了解自己、了解世界。

 

禪修亦有助我們得到智慧,禪修中的話頭禪便是引導我們由定得慧、心中藏有一個問題但不要嘗試用邏輯思維思考它,要不斷地重複問相同的問題,產生疑情,到最後突然間得到答案。這種虛靜思維在中國古代已經使用,六經之首易經便是由虛靜思維而來。還有,禪修能使我更有定力和耐力,不會容易浮躁,更能專注於學業,提高學習效率。

 

最後,感謝逸夫書院安排這次禪修團,讓我和參加者皆能在祖師禪林嘗試不同種類的禪,了解禪的本質,得到禪帶來的樂趣和好處。

 

  

台灣禪修札記 –- 馬佩雯

 

      O一五年七月,我應該聽了一輩子以來最嘈吵的蟬鳴,因為我們沒有發出聲音而靜下來覺察到牠們?還是平日的蟬真的比較內歛?但這都不重要,了解過後,放下便可。

 

      促成這次參加禪修的機遇因緣,應從大一說起,因為老師的建議,所以加禪修的心願一直埋藏在我心底,直到三年匆匆的大學時光快過去時,我從逸夫書院的宣傳中得悉書院舉辦禪修活動,雖然舉辦在畢業找工作的旺季七月,但我已決定了要緊握這一次的機會,踏上嘗試禪修之旅。

 

      這次七日禪要求參加者禁止使用電子產品、禁止閱讀書報、更禁語,當中最令我擔心的是禁語。日常生活中,我們都已經習慣了使用語言與別人溝通,而這次禪修是心靈的修行,與自己的內心溝通,又是否需要言語呢?在禪修剛開始的幾日的確有不適應的地方,尤其在一班新相識的朋友面前更顯尷尬,但漸漸地適應了,禁語於我來說不是一條規則,而是一嘗試。當中更體驗到禁語的好處,在不需對話的時空中,我有了更多與自己內心溝通的時間,有了更欣賞世上萬物的心思,有了更廣闊待人的胸襟,從說話喋喋不休及害怕靜下來的我,到現在也懂欣賞寧靜的好。

 

縱觀七日在禪林的生活,我自問一直都能保持平靜的心,唯獨那次茶禪中泡茶的經驗。剛開始時,見同桌的人都一臉嚴肅的表情,我便向大家微笑,後來回想時才發現對大家微笑是因為我真的很緊張,需要大家的笑容支持。閉目平靜心境後,便開始沖泡的過程,拿起紫砂壺的一刻,腦中只完全充斥著一個念頭--「熱」,我的人再也平靜不下來,口也不能控制,一直在請教老師怎樣才不燙手。直到把大家的茶杯都注滿了茶,放下茶壺的一刻,突胨我不需要說話,心亦平靜下來,坐在沖泡皂位置上,我清楚看到每個人的表情。我想這就是泡茶需要的內平靜,我想是因為我的擔憂那燙手的茶壺已放下,我再也不需要說話去分散自己及他人的注意力,可以專注在那一刻,與大家一同品茗我用心沖泡的茶,享受當下那口茶緩慢地流過我的口腔、進入身體。不論這口苶是什麼味道,都是我心境的寫照,都是剛才整個內心掙扎過程形於外的表現,單單是這種唯一的及獨特的因緣,已足夠值得我欣賞及珍惜。

 

最後,是感恩,感謝禪修的機會、感謝各位一同經歷的人與事,更感謝這機會讓我整理自己,現在我想我可以揮別校園的生活,向未知但肯定燦爛的明天出發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登入
會員登入
更新驗證碼
立即結帳

為簡化流程,第一次購物您不需要加入會員就可以直接進行購物。完成訂購後,系統將自動將您升級為會員。

購物車 (0)

TOTAL:$0
立即結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