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修Q&A
經教義理
什麼是「正念」?

什麼是「正念」?正念不是正邪、好壞、染淨等等對立比較下的產物,而是專注在法門上用功。

如果這一念,你能清清楚楚地在法門上用功,這一念就是正念。

在念佛的時候,佛號聲就是你的正念;用數息的方法用功,呼吸的數目就是你的正念;如果修的是不淨觀,你的觀想就是你的正念。

~摘自「念佛是誰?」

 

彼岸在哪裡?

如果執著在萬物境界上面,面對人事物生起貪愛的的取捨分別,這就叫做著境、就叫做此岸。

如果能夠不被境界所牽動、不隨之起舞、不執著、也不貪戀,就叫做彼岸。
所以,只要不被境界束縛,此岸就是彼岸。
~摘自啟動自性DNA
「放下」是要放下什麼?

放下,是放下對身心五蘊、山河大地、萬物境相的種種執著。

放下這ㄧ切的同時,並不是空無ㄧ物,而是擔荷起眾生慧命。

 

~摘自「啟動自性DNA」

什麼是生死流轉的主因

通常,我們看到、聽到、或察覺到任何事物,只要ㄧ加入妄心,就生起愛、惡等種種分別,覺得這個人順眼、那個人礙眼,這個聲音悅耳、那樣食物難以下嚥,而住著在境上;即使事過境遷,聽到的聲塵、或見到的色塵已滅,但心裡的法塵卻不滅,還時時揹著這些包袱,這就是「生滅心」或「生死心」,是我們生死流轉最主要的原因。

 ~摘自禪門輕叩

什麼是「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」?


我的老師唐一玄老人(唐曜,西元1892~1988)解釋:「教」為佛語,「禪」為佛心,語、心本來不二,別傳二字只是並行之意。

 

「教」是佛的言語指導( 佛語),「禪」是佛心中想要表達的意義(心法)。佛口說佛心,從佛的嘴巴中說出來的教誡,原就是佛心中想要表達的意義,所以「教」、「禪」兩者並行不悖。

 

強調不立文字、教外別傳,其實是提醒「心法」的修學者,不要執著在研究「教」的文字,而是要從「心」下手,去觀照、參究、和証得。

 

禪宗和禪法的修學者,並不因「教外別傳」而背離經典、輕蔑經典、或不課頌經典,而是認為不能一昧地在經典文字上著磨和著墨,也不應該把對於經典文字或知識的理解,誤認為實際的身心証驗。禪宗主張老老實實用心修行、親自體驗,絕對不是反文字、反文明。

~摘自 「啟動自性DNA」

什麼是佛說的「如來智慧德相」?

佛陀告訴我們,我們每一個人本來就具有「如來智慧德相」。這個「如來智慧德相」就像是我們每一個人共同的DNA一樣,本來就存在(不來不去),人人皆有,沒有高低上下之別;個個不無,不因內外環境而異。不會因為求取而獲得(不生),也不會因為任何原因而消失(不滅);不會因為努力而增加(不增),也不會因為置之不顧而減少(不減)。

 

佛陀發現,我們所處的物質世界,以及我們的貪欲、渴愛、種種煩惱妄想和所有的身心現象,都是隨著因緣和合而產生的。只要是隨因緣和合而產生的一切,都會因為因緣散盡而斷滅、而不存在,這些物質和現象並沒有一個永遠不變、永恆存在的實體或自性,所以,所有物質世界和一切現象,都「沒有」實體或自性,人事萬物的自性都是「空」,一切萬物的究竟實相(本來性質),原來是「空」。

 

也就是說,所有的物質世界,以及我們的貪欲、渴愛等種種的煩惱妄想,都是隨因緣和合而生、而滅的「假有」,這一切的究竟實相是「空」,連我們的身心的究竟實相也是「空」,試問:「空(煩惱)」如何束縛「空(身心)」?空的身心,又如何能被空的煩惱所束縛?

 

沒有可用來束縛主體的東西(煩惱),也沒有可被束縛的主體(身心),哪裡還有束縛可言?

 

這就是佛陀發現的究竟實相和究竟解脫,他告訴我們,一切萬物的究竟實相是空寂,本來就沒有可以用來束縛我們的東西,我們本來就不被束縛,人人本就如此,這就是你的自性DNA!這就是人人皆具的「如來智慧德相」!

 

~摘自「啟動自性DNA」

登入
會員登入
更新驗證碼
立即結帳

為簡化流程,第一次購物您不需要加入會員就可以直接進行購物。完成訂購後,系統將自動將您升級為會員。

購物車 (0)

TOTAL:$0
立即結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