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版園地 Products
禪師少時遊方參學,曾遇寒山,指示云:「千山萬水,遇潭即止,獲無價寶,賑卹諸子。」又遇拾得勸勉,故往百丈懷海處參學,後為嗣法門人。豈非文殊、普賢二大士,見祖師大機,示現點化,成就法門棟樑!後遵百丈之囑,往湖南大潙山,漸成一方叢林。 歡迎隨喜助印

稚年顯空慧,尊宿多有此徵;累劫發善根,大士輒露不凡。洞山良价,唐代開士,幼誦《心經》,即起疑情:若無六根,現前何物?童貞披剃於禪門,青年受具戒於嵩山。 後游方參學,首謁南泉普願,南泉為馬祖法子,已有「甚堪雕琢」之讚;次參溈山靈祐,溈山為馬祖法孫,惜有「罕遇其人」之嘆。於兩位作家處,尚未大悟。又訪雲巖曇成,雲巖為藥山惟儼法子、石頭希遷法孫,於其處,無情說法之辨,略有所省;與師乞眼之問,猶欠一著。然綿密用功,耕耘心地,偶過水睹影,終凡情脫落,解唱還鄉之曲,措足坦然古路,後則嗣雲巖道人之法。 師接引眾生,權立偏正五位,並設三句、三路,教學風格不同禪門直指,所用語句常採陰陽思想,後法嗣曹山本寂、雲居道膺最為名世,後代尊為「曹洞宗」初祖。古來稱曹洞宗風:「家風細密,言行相應,隨機利物,就語接人」,後傳至宋代宏智正覺禪師,標舉「默照」禪法,大振洞山宗風。 雖禪門有五家七宗,至近代只臨濟、曹洞二宗猶盛,何故?請見此書,方明洞山「大地火發」之理! 歡迎隨喜助印

木有其根,法有其源,知根源方能立足,明法流才知相應。《禪的知見:為參話頭做準備》為果如法師帶領大慧宗杲禪修營期間,擇錄所做開示,編纂成冊。內容由談禪,再談禪修、禪定,輔以禪宗史,最終聚焦禪宗東土初祖達摩祖師禪法特色,層層遞進,步步生蓮。此皆為避免盲修,示解脫司南;防止瞎練,做人天眼目。 故本書內容,多為正行前準備,誘導禪眾學人可以由知禪、習禪、修祖師禪、最終得參話頭禪;由小乘禪、大乘禪,再到最上乘禪。祖師心法絕非一蹴可幾,亦非遙不可及,但須力行,眼正為要,故法師開示,多以自身修持、領眾禪七實修經驗,揭櫫真諦,即解即行,此為教學、傳講不可多得之處。如「安那般那」一門,貌似聲聞道行門,然卻可依此法門配合參禪,簡易便捷,不泥小而廢大,不妄大而覷小,此亦為法師實修心得。 再如本書講述禪修的身心現象,若非真歷選佛場者,無法窺其堂奧,無過來人提點,易錯把境界當證悟、誤把氣動作神通,差之毫釐,失之千里,若一時貪著,則遠涅槃城而近魔域。且如達摩祖師,雖為東土禪宗初祖,而野史巷弄之談,多將其定位為武林高手、內功專家,以訛傳訛,大法東來,幾遭埋沒。四卷《楞伽》授法印心、二入四行大乘要道,名、義罕聞,解、行不清,故法師遠紹初祖,演法弘宗,並付之文字記錄,以傳衍後世,警醒來者。 「話頭禪」提倡者即宋朝大慧宗杲禪師,禪師生平、語錄,本書著墨尚不多,待禪修營開示第二部分集結成冊後,方見大觀。故如前述,本書內容要點,在於知見建立,有識者、有心者、欲求道者、欲解脫者,請以此書為敲門磚,為參話頭作準備! 歡迎隨喜助印

趙州和尚,唐時禪宗大師,遠紹拈花密意,中承西來心印,近傳馬祖法旨。嗣法南泉,共譜無聲之曲;攝受趙燕,同登常寂之域。雪峰義存聞示,尊為古佛;大慧宗杲垂教,語多教響。化機之廣大,豈是偶然 ? 雖少時穎悟,卓然不凡,然百二春秋,刻苦自厲,行腳未歇,教化不墜。 五百語錄,則則甘露,然李唐口語,今概不識;叢林清規,多已封塵;加以凡夫情識分別,狂心未息,種種五濁惡緣,牽轉纏繞,是故四相障慧、無明遮眼而莫會祖意、不契心源。遂束珍寶於高閣,遺明珠於滄海,漢傳佛法有此圓頓大教而不見、不識、不用、不明,豈非痛徹佛祖心肝 ! 且禪法直截,一揚手、一舉足,執鍊頓斷;一喝叱、一無言,迷情立消。解纏脫縛,正賴此要 ! 歡迎隨喜助印

 明代博山元來和尚,禪門尊宿,年二十餘歲,即「閱船子藏身語,疑情頓發,至忘寢食。居歲餘,忽見趙州囑僧語,恍然有得。」其後機緣,「一日如廁,見人緣木,遂悟至道。」而後,法席之盛,亦屬罕見,「其它學士大夫文學布求戒者,動至數萬。」堪稱度人之舟航、破暗之明炬,故《博山和尚傳》贊曰:「明興二百餘年,宗乘寥寥而丕振。」此語真切,實非謬讚。

禪宗至明清,多流於狂狷,或囿於公案,瞎眼知識、耽空學子,仿前人言語,效古德棒喝,只得其形,未究其意,自妨妨人,遮人眼目。博山門下首座集和尚開示,成《參禪警語》,兩卷之文,直抵汗牛書冊;寥寥數語,便撮如海法藏。《警語》一書,開蒙學人,提撕禪眾,如〈序文〉所云:「把參禪骨髓中病都說透過,其開示做工夫語,最為吃緊。」

吾人有福,得聞博山和尚、得閱《參禪警語》、得習作家闡釋、得識禪門骨髓。果如法師於帶領禪十四之期,數數誨人,取《警語》〈博山警語序〉(和尚信州弟子劉崇慶題)、〈示初心做工夫警語〉、〈評古德垂示警語〉、〈示疑情發不起警語〉四部分,逐條講述,口吐珠璣,不立文字而垂示,口演大法而無說。教學人提起話頭,一直參究,截斷識流,指示禪病。

若於轉處尚留情者,正藉獅吼,,滅生死之心,向無門之門!

本書集結了我於 2011 年初直到 2012 年底,於法鼓山 體系內所帶領的四次話頭禪修的開示內容,因此當時是依照 禪眾在禪修期間的身心變化,選擇了適合禪眾的大慧宗杲禪 師語錄來做講解。這裡所選輯的語錄是來自於《指月錄》第 三十一卷以及《大慧普覺禪師語錄》。 《指月錄》,是著名的佛教禪宗典籍,明代瞿汝稷集。 「指月」,是禪宗裡常做的一個比喻,想要看到月亮,用手 指頭指出方向,如果你不順著手所指的方向看過去,永遠看 不到月亮在何處。因此以「指」比喻言教,以「月」來比喻 佛法,這便是《指月錄》一書的旨趣。 歡迎隨喜助印

《六祖壇經》即《六祖惠能大師法寶壇經》,六祖惠能即東土中國禪宗第六代祖師。自天竺達摩,於南朝蕭梁,東來漢地,傳佛心印,尊為初祖,迄李唐盛世,已遞六世,故為六祖。何以名「法寶壇經」?「壇」者,即劉宋三藏求那跋陀羅所立戒壇;後蕭梁時,有智藥三藏於此壇畔,植菩提樹一株,並授記「有肉身菩薩於此樹下開演上乘」,後惠能果於此受具足戒,做獅子吼。 而佛說稱「經」,祖釋曰「論」,六祖語錄,非佛後集結、非天竺傳譯、非註釋經文,冠以經名,為後人尊崇之意。因其理同大乘,義貫般若,無卷帙之繁,有點睛之要。宗門一花之懸記、五葉之規模,其要皆在《壇經》;千載以來,悟本心、出生死、衍宗派之大德祖師,其徑多由《壇經》;評中國佛教之特色、大乘八宗之殊異,其論不離《壇經》。 歡迎隨喜助印

百日禪七,三月剋期取證;《六祖壇經》,一書直超成佛。有禪有教,三學圓滿;有解有行,師徒傳心。《壇經》系列開示,配合《六祖壇經禪學基本教材》,洋洋百萬餘言,果如法師燦蓮花之舌,宣無生之教,今第二冊付梓印行,續前冊內容,闡明六祖心印。 本冊除《壇經》義理疏解,法師並捻出三處相異:一者、四祖、五祖、六祖教學風格相異之處。二者、四祖、五祖、六祖教學所依經典相異之處。三者、北宗漸禪、南宗頓禪相異之處。然異同之間,非關優劣;前後之別,無涉高低。惟祖師教化方便、徒眾根器大小、因緣和合際遇而使然。 歡迎隨喜助印

登入
會員登入
更新驗證碼
立即結帳

為簡化流程,第一次購物您不需要加入會員就可以直接進行購物。完成訂購後,系統將自動將您升級為會員。

購物車 (0)

TOTAL:$0
立即結帳
《溈山靈祐禪師語錄3》
禪師少時遊方參學,曾遇寒山,指示云:「千山萬水,遇潭即止,獲無價寶,賑卹諸子。」又遇拾得勸勉,故往百丈懷海處參學,後為嗣法門人。豈非文殊、普賢二大士,見祖師大機,示現點化,成就法門棟樑!後遵百丈之囑,往湖南大潙山,漸成一方叢林。 歡迎隨喜助印

看商品詳細
瑞州洞山良价禪師語錄釋要
稚年顯空慧,尊宿多有此徵;累劫發善根,大士輒露不凡。洞山良价,唐代開士,幼誦《心經》,即起疑情:若無六根,現前何物?童貞披剃於禪門,青年受具戒於嵩山。 後游方參學,首謁南泉普願,南泉為馬祖法子,已有「甚堪雕琢」之讚;次參溈山靈祐,溈山為馬祖法孫,惜有「罕遇其人」之嘆。於兩位作家處,尚未大悟。又訪雲巖曇成,雲巖為藥山惟儼法子、石頭希遷法孫,於其處,無情說法之辨,略有所省;與師乞眼之問,猶欠一著。然綿密用功,耕耘心地,偶過水睹影,終凡情脫落,解唱還鄉之曲,措足坦然古路,後則嗣雲巖道人之法。 師接引眾生,權立偏正五位,並設三句、三路,教學風格不同禪門直指,所用語句常採陰陽思想,後法嗣曹山本寂、雲居道膺最為名世,後代尊為「曹洞宗」初祖。古來稱曹洞宗風:「家風細密,言行相應,隨機利物,就語接人」,後傳至宋代宏智正覺禪師,標舉「默照」禪法,大振洞山宗風。 雖禪門有五家七宗,至近代只臨濟、曹洞二宗猶盛,何故?請見此書,方明洞山「大地火發」之理! 歡迎隨喜助印

看商品詳細
禪的知見--為參話頭做準備
木有其根,法有其源,知根源方能立足,明法流才知相應。《禪的知見:為參話頭做準備》為果如法師帶領大慧宗杲禪修營期間,擇錄所做開示,編纂成冊。內容由談禪,再談禪修、禪定,輔以禪宗史,最終聚焦禪宗東土初祖達摩祖師禪法特色,層層遞進,步步生蓮。此皆為避免盲修,示解脫司南;防止瞎練,做人天眼目。 故本書內容,多為正行前準備,誘導禪眾學人可以由知禪、習禪、修祖師禪、最終得參話頭禪;由小乘禪、大乘禪,再到最上乘禪。祖師心法絕非一蹴可幾,亦非遙不可及,但須力行,眼正為要,故法師開示,多以自身修持、領眾禪七實修經驗,揭櫫真諦,即解即行,此為教學、傳講不可多得之處。如「安那般那」一門,貌似聲聞道行門,然卻可依此法門配合參禪,簡易便捷,不泥小而廢大,不妄大而覷小,此亦為法師實修心得。 再如本書講述禪修的身心現象,若非真歷選佛場者,無法窺其堂奧,無過來人提點,易錯把境界當證悟、誤把氣動作神通,差之毫釐,失之千里,若一時貪著,則遠涅槃城而近魔域。且如達摩祖師,雖為東土禪宗初祖,而野史巷弄之談,多將其定位為武林高手、內功專家,以訛傳訛,大法東來,幾遭埋沒。四卷《楞伽》授法印心、二入四行大乘要道,名、義罕聞,解、行不清,故法師遠紹初祖,演法弘宗,並付之文字記錄,以傳衍後世,警醒來者。 「話頭禪」提倡者即宋朝大慧宗杲禪師,禪師生平、語錄,本書著墨尚不多,待禪修營開示第二部分集結成冊後,方見大觀。故如前述,本書內容要點,在於知見建立,有識者、有心者、欲求道者、欲解脫者,請以此書為敲門磚,為參話頭作準備! 歡迎隨喜助印

看商品詳細
古佛再來--趙州禪師語錄
趙州和尚,唐時禪宗大師,遠紹拈花密意,中承西來心印,近傳馬祖法旨。嗣法南泉,共譜無聲之曲;攝受趙燕,同登常寂之域。雪峰義存聞示,尊為古佛;大慧宗杲垂教,語多教響。化機之廣大,豈是偶然 ? 雖少時穎悟,卓然不凡,然百二春秋,刻苦自厲,行腳未歇,教化不墜。 五百語錄,則則甘露,然李唐口語,今概不識;叢林清規,多已封塵;加以凡夫情識分別,狂心未息,種種五濁惡緣,牽轉纏繞,是故四相障慧、無明遮眼而莫會祖意、不契心源。遂束珍寶於高閣,遺明珠於滄海,漢傳佛法有此圓頓大教而不見、不識、不用、不明,豈非痛徹佛祖心肝 ! 且禪法直截,一揚手、一舉足,執鍊頓斷;一喝叱、一無言,迷情立消。解纏脫縛,正賴此要 ! 歡迎隨喜助印

看商品詳細
博山和尚參禪警語講錄

 明代博山元來和尚,禪門尊宿,年二十餘歲,即「閱船子藏身語,疑情頓發,至忘寢食。居歲餘,忽見趙州囑僧語,恍然有得。」其後機緣,「一日如廁,見人緣木,遂悟至道。」而後,法席之盛,亦屬罕見,「其它學士大夫文學布求戒者,動至數萬。」堪稱度人之舟航、破暗之明炬,故《博山和尚傳》贊曰:「明興二百餘年,宗乘寥寥而丕振。」此語真切,實非謬讚。

禪宗至明清,多流於狂狷,或囿於公案,瞎眼知識、耽空學子,仿前人言語,效古德棒喝,只得其形,未究其意,自妨妨人,遮人眼目。博山門下首座集和尚開示,成《參禪警語》,兩卷之文,直抵汗牛書冊;寥寥數語,便撮如海法藏。《警語》一書,開蒙學人,提撕禪眾,如〈序文〉所云:「把參禪骨髓中病都說透過,其開示做工夫語,最為吃緊。」

吾人有福,得聞博山和尚、得閱《參禪警語》、得習作家闡釋、得識禪門骨髓。果如法師於帶領禪十四之期,數數誨人,取《警語》〈博山警語序〉(和尚信州弟子劉崇慶題)、〈示初心做工夫警語〉、〈評古德垂示警語〉、〈示疑情發不起警語〉四部分,逐條講述,口吐珠璣,不立文字而垂示,口演大法而無說。教學人提起話頭,一直參究,截斷識流,指示禪病。

若於轉處尚留情者,正藉獅吼,,滅生死之心,向無門之門!

看商品詳細
禪的實踐-大慧宗杲禪師語錄選集講釋
本書集結了我於 2011 年初直到 2012 年底,於法鼓山 體系內所帶領的四次話頭禪修的開示內容,因此當時是依照 禪眾在禪修期間的身心變化,選擇了適合禪眾的大慧宗杲禪 師語錄來做講解。這裡所選輯的語錄是來自於《指月錄》第 三十一卷以及《大慧普覺禪師語錄》。 《指月錄》,是著名的佛教禪宗典籍,明代瞿汝稷集。 「指月」,是禪宗裡常做的一個比喻,想要看到月亮,用手 指頭指出方向,如果你不順著手所指的方向看過去,永遠看 不到月亮在何處。因此以「指」比喻言教,以「月」來比喻 佛法,這便是《指月錄》一書的旨趣。 歡迎隨喜助印

看商品詳細
六祖壇經 拾慧(一)
《六祖壇經》即《六祖惠能大師法寶壇經》,六祖惠能即東土中國禪宗第六代祖師。自天竺達摩,於南朝蕭梁,東來漢地,傳佛心印,尊為初祖,迄李唐盛世,已遞六世,故為六祖。何以名「法寶壇經」?「壇」者,即劉宋三藏求那跋陀羅所立戒壇;後蕭梁時,有智藥三藏於此壇畔,植菩提樹一株,並授記「有肉身菩薩於此樹下開演上乘」,後惠能果於此受具足戒,做獅子吼。 而佛說稱「經」,祖釋曰「論」,六祖語錄,非佛後集結、非天竺傳譯、非註釋經文,冠以經名,為後人尊崇之意。因其理同大乘,義貫般若,無卷帙之繁,有點睛之要。宗門一花之懸記、五葉之規模,其要皆在《壇經》;千載以來,悟本心、出生死、衍宗派之大德祖師,其徑多由《壇經》;評中國佛教之特色、大乘八宗之殊異,其論不離《壇經》。 歡迎隨喜助印

看商品詳細
六祖壇經 拾慧(二)
百日禪七,三月剋期取證;《六祖壇經》,一書直超成佛。有禪有教,三學圓滿;有解有行,師徒傳心。《壇經》系列開示,配合《六祖壇經禪學基本教材》,洋洋百萬餘言,果如法師燦蓮花之舌,宣無生之教,今第二冊付梓印行,續前冊內容,闡明六祖心印。 本冊除《壇經》義理疏解,法師並捻出三處相異:一者、四祖、五祖、六祖教學風格相異之處。二者、四祖、五祖、六祖教學所依經典相異之處。三者、北宗漸禪、南宗頓禪相異之處。然異同之間,非關優劣;前後之別,無涉高低。惟祖師教化方便、徒眾根器大小、因緣和合際遇而使然。 歡迎隨喜助印

看商品詳細